彩绘陶是在烧成的陶胎上用粉质颜料彩绘,一般用作随葬明 器,和彩陶不同。出土的彩绘陶大多因土蚀水浸而色彩剥落。彩 绘陶有彩绘器皿和彩绘诵两大类。
彩绘器皿
中国古代盛行厚葬,夏商周三代以铜器随葬,战国开始用陶制明器代替铜器。战国青铜制造中用错金银、镶嵌、线刻等新方法,漆器制作工艺也有改变。这些工艺被用到陶器的制作上,出现完全新颖的彩绘陶。
战国彩绘陶采用磨光、暗花、硃绘、粉绘等方法使器物看上去有铜器或漆器的效果。这时常见的装饰纹样有旋涡纹、三角纹、矩形纹、水波纹、方连纹、3纹、云雷纹、龙凤纹等。经过多种装饰手段装饰的陶器都色彩艳美,绚丽精致。
彩绘陶明器均成套出现,最普通的是鼎、豆(或盆、簠、敦)、壶的组合。彩绘陶器到汉代仍很流行,但以仿漆器纹饰为特征,纹饰以朱、白绘制,线条流畅,构思巧妙。
彩绘俑
彩绘陶俑始于战国,山西战国墓中出土陶俑髙5厘米,造型简单,仅具轮廓,上有涂朱痕迹。陕西铜川春秋战国墓中的泥塑陶俑,用当地红胶泥捏塑而成,未经火烧,表面施一层彩绘。
秦代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空前绝后的宏伟杰作,按真人真马塑造,形体高大,神态各异,俑外都涂有各种色彩。汉代的陶俑数量巨大,有的一坑中就有三千多件,人诵上涂红、绿、黄、白秦等色,马俑上涂黑、白、紫、红等色,整个诵群反映了“玄甲耀日,朱旗锋天”的盛大场面。
魏晋南北朝的俑有施釉和加彩的两种,以加彩的居多。
隋唐时,陶俑开始以彩绘为主,唐中宗至唐玄宗开元时期,盛 行以二彩釉装饰。三彩俑的流行不过五十年左右时间,从天宝开 始,又流行彩绘陶俑。
宋元以来,陶俑随葬已属罕见,彩绘和施釉的都只偶能看到。沿袖陶西汉武帝时出现于陕西关中地区,东汉时西北、中原以 至湖南、江西地区均已流行。
铅柚陶的釉呈翠绿色或黄揭色、红棕色,釉埕沾澈透明.袖面 光泽很强.晶亮照人:
汉代的铅袖陶都是随葬用品,至今未见实用器物、造型存食 择和模型两大类.摸型中有陶磨、水碓、作坊、楼阁、池塘、碉楼 '圈 舍.仓灶等。
在比较潮湿的墓葬中出土的铅绿袖,表面会出现一层银占色 金属光泽的物质,称为“银袖' 这种银釉是釉表的一层半透明衣, 以用硬物刮去-银釉用水沾湿,又会呈绿色,这是汉铅绿袖的一 个特征。
铅鉍柚曾-度停产,至北魏时恢复。和汉代相比,技术上有所 改进,胎白质坚,柚色晶莹,制作端幣,造型优美,能与瓷器媲美― 这时,除单色釉外,能将各种釉色同施一器,或黄地上加绿釉,或内 地上加绿釉,或黄、绿、揭三色并用,为唐三彩出现作了准备。
北朝的铅釉陶除河南外,山西、山东等地都有发现’胎均坚而 细,釉透而亮,有些见小开片,造甩简朴,带有北方陶瓷的特征。
唐三彩
唐三彩沿一种低温铅釉陶,盛行于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上半叶, 相当于唐中宗至唐玄宗时期,天宝以后已较少生产。目前已发现 河南的巩县窑、河北的邢窑和陕西的耀州窑生产二彩。
唐三彩出土最多的是河南、陕西和江苏扬州地区,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。
唐三彩用白色粘土作胎,胎色大多数洁白,少数的白中泛红, 陕西出土的讲彩中有一部分是红色陶胎。柚缢透明.在胎屮加人铜、铁、钴、铅等原料,经调配呈黄、揭、黑、绿、蓝.红、紫诸色。各 种色彩相互流串交触,呈现千变万化,绚丽斑谰的多彩画面。
唐三彩主要是随葬的明器,因此当时生活中常见的竹木金玉 无不仿制:生活用具如饮食器.化妆具、文房用具等;模型如房屋、 假山、柜橱等;人俑如天王、武士、文吏,贵妇等;动物如马牛、胳驼、 猪羊、鸡鸭等。唐三彩中也有一些日用器具,如“三彩雁花三足盘”,“三彩龙 首杯”等都是设计巧妙、制作精美的作品。
除唐三彩外,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辽三彩、宋三彩、金三彩中也 有一些难得的珍品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