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出现于商代中期,距今已有三千多年。和 陶器相比,瓷器的胎骨坚致、装饰多样,具有更髙的使用价值,也是 陶瓷收藏的主体。瓷器一般都施釉,按装饰方法有单色釉瓷和彩釉瓷两大类,彩 瓷中又以青花为大宗。
在瓷器发展史上,各种瓷逐一成熟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 商代中期至东汉为原始青瓷时期,东汉末至南北朝为青瓷时期, 隋、唐、五代为青瓷、白瓷、釉上彩、釉下彩时期,两宋是以青瓷为主 的各种单色釉、釉上彩、釉下彩时期,元、明、清为各种单色釉、各种 釉上彩,以青花、釉里红为主的各种釉下彩、釉上釉下双层彩时期。搞淸每种瓷流行的起迄时间,流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变 化,是我们鉴定瓷器的主要方法。
单色釉瓷,单色釉瓷又称色釉瓷,系指胎外只施一种颜色釉彩的瓷器。
青瓷,越窑青瓷越窑在浙江上虞、余姚、绍兴等处,从东汉开始生 产,五代以后衰退,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地区。
三国越窑青瓷的胎骨已坚致细腻,呈淡灰色,少数呈淡黄色的 则胎较粗松。釉以淡青为主。出土的青瓷虎子、青瓷羊、蛙形水 盂、熊形灯等动物造型的器物具有时代特征,是这一时期的杰作。
西晋越窑青瓷有不少变化,胎骨厚重,胎色灰或深灰色,釉层 厚而均勻,呈青灰色。器物中较有特色的是各种随葬明器。供贵 族子弟熏衣用的各种镂空小熏炉也是很具有特点的产品。东晋中 期青瓷造型趋向简洁,装饰减少,西晋后期出现的褐色点彩,这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器物以日用品为主,明器已基本不见。南朝越窑青瓷施青灰或黄釉,刻划的莲瓣纹是主要纹饰。褐色点彩仍是重要装饰手段,彩点由东晋的大而疏改为小而密。器物以各种碗、盘、罐、鸡头壶、虎子等日用器皿为主。
唐五代越窑烧制的供奉青瓷又称“秘色瓷”。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,釉呈青黄色,胎釉结合不好,易剥落。晚唐制品胎质已做到坚细轻盈,有灰、淡灰和淡紫诸色,釉质腴润匀净如玉,釉色黄或青中含黄,无纹片。器物以多足圆砚、各式执壶及直口浅腹、圈足外撇的茶盏最有特色。龙泉青瓷浙江龙泉县境内的龙泉窑,五代开始出现,历经北宋、南宋、元、明,直到清初才停止生产。'
南宋龙泉青瓷有白胎和黑胎两种。白胎的龙泉青瓷有粉青和梅子青两种釉色。粉青釉亦称虾 青釉。釉层肥厚,釉表光泽柔和。梅子青釉可以说是青釉的登峰 之作,釉层厚而透明,和青玉相似。黑胎龙泉青瓷有棕黑色和青灰 色两种釉,都有纹片,底足口沿等露胎处呈棕褐色,即紫口铁足。 黑胎青瓷的造型、釉色、纹片及底足的切削形式都和南宋官窑器相 同,唯龙泉青瓷不用支钉而用托具烧制。
元代龙泉青瓷的体型硕大,胎骨厚重,白中带灰或淡黄。釉层 较南宋制品透明。粉青带黄绿,有很多气泡。有的器物用褐色点 彩或红色点彩的装饰方法。印花、贴花是元龙泉新的装饰手段。 器物底足全部上釉,底部中心往往有不规整的釉痕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