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前期,龙泉青瓷还承烧一部分宫廷用瓷。明后期的龙泉 青瓷均制作粗糙,足底厚重,挖足马虎,底部有挖足刀痕。胎体厚 重,胎色灰黄,釉层薄而透明,光泽很强。釉色有青灰、茶叶末、灰 黄等几种。这时器物造型都呆板僵硬,装饰以轴下划花为主。传 世的明龙泉青瓷炉有不少是仿宋的。明龙泉青瓷香炉则胎骨厚, 花纹平雕而成。
明清景德镇的豆青釉与龙泉青瓷相类似,但豆青釉的器里和 底面是白釉;而龙泉青瓷则周身是青釉。从胎骨讲景德镇制品胎 质坚白,造型也较精巧端正。
影青瓷又称青白瓷,产生于宋代,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。这 种青和越窑青瓷的黄绿色不同,偏向于蓝天的青色,看上去如冰似 玉,洁净卨雅。北宋早期的产品釉色偏黄带纹片,到中、后期已是 纯正的青白色,釉层薄而透亮。南宋时,釉层稍厚,由于改用覆烧 工艺,使釉层偏黄,已无法烧出北宋产品的清亮晶莹的青白色。印 花和划花是宋影青瓷的主要装饰方法。一般是在器物的里壁,都 精美生动。影青瓷枕,瓷盒都非常有名。元代影青瓷的胎体增厚, 造型由轻盈变为浑厚,以连续小珠组成文字或图案的串珠纹饰是 元影青特有的。除景德镇外,江西其他地区及安徽、广东、福建也生产影青瓷, 但总以景德镇制品为好。
白釉
唐白釉白瓷的真正成熟是在唐代,主要产地是河北的邢窑 和河南的巩县窑。唐代邢窑白瓷,不但质量好,而且产量大。邢窑的白瓷胎骨洁 白致密,叩之有金玉之声,能作乐器演奏,音色清越激扬。邢窑白 瓷类似冰雪,釉的白度很高,在堆釉处呈水绿色,制作规整,碗为玉 壁底,一般品底部不施釉,高级品施白釉以示区别。
巩县窑从唐初开始生产白瓷,唐中期达到高峰,开元天宝后逐渐减少。巩县白瓷的质量很好,曾作贡品给皇室使用。器物以日 用碗、盘为主。唐代北方的曲阳窑白瓷、密县窑白瓷及南方景德镇 窑的白瓷也有相当成就。
明甜白永乐白瓷,釉质细腻莹润,微含肉红色,给人以甜的 感觉,称“甜白”,也称“填白”。永乐白瓷胎薄如纸,洁净如玉,几乎 只见釉不见胎,能映见手指螺纹,胎上划纹更清晰可见。因其薄如 蛋卵,故肴人称之为“卵幕”。永乐甜白瓷主要以胎上刻划为装饰 方法,且基本上都刻于内面。
宣德甜釉瓷仍有相当数量传世,宣德官窑甜白釉表与宣德 其他器物一样,有细桔皮纹。宣德甜白的色泽与永乐略有差异,白 中含极淡青色,有少数缩釉细点。宣德和永乐甜白瓷纹饰有以下 几个区别:一是永乐白瓷纹饰刻于内壁和里心;宣德纹饰刻于外 壁和底面。二是纹饰永乐简约;宣德繁复。
明代甜白瓷的主要成就在永乐、宣德两朝。但宣德以后白瓷 生产从未间断。白瓷是明代祭器中的主要品种,历朝都在烧制,但 釉色都不是永乐白瓷微红的“甜”白色。
德化白瓷明代的德化白釉均极纯净,润若凝脂,是纯正的白 釉,又称“乳白”、“象牙白”、“鹅绒白”,国外则称为“猪油白”。明初 德化白釉的釉色为白中含极淡肉红,明代中期产品带奶油黄色,明 末的为奶油白色,清初的产品已白中闪青。德化白瓷的胎质均白 净致密,透光性好,这是纯净高雅的德化白瓷的优点。同时,硬脆 易损也是其特点。德化白瓷以日用器皿为多,其中各式小杯最为 精致动人,陈设瓷也是德化白瓷的重要产品。德化白瓷的代表作 品是佛像和其他人物塑像。民国以来,有新仿的德化白釉瓷像,但 胎轻且薄,釉色欠腴润。近代日本的仿制品几可乱真,唯装饰带日本风格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