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花瓷是运用钴料进行绘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。青花瓷至元 代便完全成熟而蓬勃发展了起来,在明清两代则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。 由于绘画钻料的不同(有苏泥勃青、回青、陂塘青、平等青等), 绘画题材的不同和绘画笔法的不同,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具有明 显的阶段性特征。
元青花瓷,现已发现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地点有江西省景德镇和吉州, 浙江省的江山县和云南省的玉溪县。各地烧造的产品在质量上和 风格上有相当大的差异。元代的青花瓷由于实物标本少,带有纪年铭的实物标本更少, 因此其真面目还不能了解清楚。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,分为大型 和小型两种。
大型青花又称“至正型”青花,生产于十四世纪四、五十年代到 元末(1368)至正型青花器一般都器身高大,用进口苏泥勃青料, 青花呈色幽菁,青料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疤。釉色深沉,底釉清亮、 透明,纹饰繁复、致密,给人以富丽、庄严的感觉。 小型青花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均有发现。系小碗、小罐、小壶之 类,10厘米高低,纹饰简约,用国产青料,呈色青灰,与上述大型青 花完全不同。明官窑青花。
明代青花瓷分成官窑器和民窑器两大部分。由于制作工艺上 的差异,原料的优劣,工肢技术的髙低,使官窑器和民窑器有明显 的区别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,有各自的发展规律。
明洪武年间设御器厂,烧制宫廷用瓷。据出土标本分析,洪武 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钻料。洪武青花 不同于典型的至正塑青花的青翠艳丽,又不同于典铟永乐、宣德青 花上的进口苏泥勃青的浓艳色泽,而有自己的特点。它图案花纹 较元青花为简,以花草纹为主,龙纹出现五爪,五爪尖连成一个圆 形,一般以三爪、四爪为多。
永乐和宣德所制青花瓷,制作年代贴近,工艺方法因袭,颇多 相似之处,因而仅能从仔细比较中加以区分。例如:永乐青花一 般无年号款识,宣德青花大多有款;两朝青花胎质都相当细腻洁 白,但胎体永乐轻,宣德重;青花色泽大体相同,但宣德的蓝中含 绿,永乐青花晕散现象较宣德更多;釉层都相当肥厚,永乐更甚等:
永乐青花用料有二种,一为进口的苏泥勃青,另一为国产料。 永乐青花纹饰一般为双钩填色,这种方法以后的宣德与成化前期 也有,但明显区别于元青花与洪武青花的大笔触填色。总的装饰 风格上改变了元青花繁与满的特点,趋向疏朗。压手杯是永乐青 花中的杰作。
宣德是明代青花瓷生产的极盛时代。不但造型精美奇特,纹 饰多姿多彩,而且制造数童巨大,宣徳青花用进口苏泥勃青与国产 青料,对花,叶,莲瓣等块面较大的纹饰用笔勾勒后填色,填色时采 用小笔,因而有浓淡相间的笔痕。纹饰中花卉、人物、动物、八宝、 龙凤无所不包,均繁富佚丽,慧心巧思。器型新颖奇特,方圆兼备, 大小齐全。
成化青花按其特征可分为二类: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,从原 料到工艺,从胎釉到纹饰,都与宣德官窑相似,尤其是采用了苏泥 勃青,青花呈色浓艳而有黑铁斑,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;另一类胎 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,这类器物是成化青花的代表。成化 青花胎质洁净,胎体轻薄,少见厚重大器。釉有两种,分别为白和白中含青。装饰笔法上用双线勾勒再填色方法,填色时用大笔一 笮填满纹饰,已不同于永乐、宣徳用小笔填色而浓淡相间的办法。 成化靑花纹饰带有典雅精致的特点,常见的主题纹饰有花丼、人 物、花鸟、龙凤纹、八宝等,梵文、藏文装饰的靑花器也很多。
弘治青花和成化很相似,用国产平等费料.灰青色,非常纯净5 柚臼中含育灰’较厚浊。制作工艺略粗,修胎也不讲究,盘类常见 塌底成凹形,瓶、罐,炉多为砂底。绘幽笔划纤细柔弱,缺少力度。 纹饰简约,有各种龙纹,花卉纹叶密而小,八卦纹是常用纹饰。
正德青花器处在明中后期的转变阶段,上承成化而下启嘉靖。 典锄的正德官窑靑花以中期为代表。正徳样花色泽呈蓝灰,用的 进江西端州上高县的无名子石子青\青花呈色稳定、匀净,柚射 育亮。青花用双勾平涂的方法装饰,用波斯文作饰是正德青花的 一大特色。正德青花器的胎体一般较厚,造铟精奇.文房供物尤 多。
嘉靖官窑育花器用“回靑”,呈色蓝中含紫红。纹饰内容与形 式都比以前有了一些改进和发展。常见纹饰有花卉纹、花鸟纹、龙 纹、诤纹(其中以羊为主纹饰的“三羊开泰”囝在青花上为首次出 现)和带有道教色彩的纹饰、人物纹。嘉綃育花中有一种“花捧真 言”的装饰方法,为此时首见。器形以粗犷的多样见长。
万历青花所用青料有两种:一种为回宵,万历二十四年以前 使用。这时期器物与撂靖、隆庆所制颇多相似之处。另一为浙 江料,自万历二十四年起使用。使用回靑的押花器呈色蓝中闪紫, 没有浓淡;使用浙江料的靑花器呈色蓝中带灰,但颇清亮-万历官 窑器主要在前期生产,后期数量已大为减少。
标签: